2019-11-05 16:47:23
西汪塘整治前
在建的西汪塘公園
西汪塘在變。
墳塋連片,垃圾遍地,水臭難聞。位于淮安老城淮安區城南的這塊地方,過去似乎被遺忘了。周邊的居民,有的受不了,搬走了;留下來的,沒事誰也不愿到塘邊去。西汪塘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“厭惡”地兒。
“當年因為環境差走掉的人,開始羨慕沒走的了,有人還想著要回來嘞。”城南村支書王留成說。這是為什么?原來,淮安區年內要消除黑臭水體,西汪塘等來了“洗心革面”的機會。半年多時間,一座眾所期待的中央公園即將揭開面紗。
原住居民怕開窗
曾經,西汪塘邊住的居民,被稱為“住在墳堆邊上的人”。
“墳包一個挨著一個,密密麻麻有400多座,白天來都讓人犯怵。”葉華明是中鐵上海工程局西汪塘整治項目的施工負責人,年初時第一次來施工現場看,“垃圾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堆,野草長得有人高,塘里的水發黑發臭。”
西汪塘位于淮城街道西長街,邊線僅有850米,水深6米,是個獨立的坑塘,水不流通,周圍挨著城南村、運河村和六珠社區。
71歲的陳炳富是運河村村民,他的房子就在西汪塘南邊。幾十年來,陳炳富家里很少打開窗戶,“一開窗就能聞到一股腥臭味”。除了墳包、垃圾,塘邊還有散養的雞鴨鵝,“沒人愿意到那片地轉悠,下不了腳”。
據周邊的老居民回憶,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,西汪塘的水就開始臟了。由于周邊基礎設施不完善,雨污管道沒有分離,倒垃圾的地方離村莊較遠。“很多人圖省事就直接把垃圾倒在塘邊,也有人直接往里面倒糞水。”陳炳富說。
這樣的環境不僅逼走了一批原住民,甚至連來施工的人都“嚇”走了。據葉華明講,西汪塘整治項目開工后,當時和自己一起來的一個同事,看到現場環境后怎么都不愿意留下來,“他心里怵得慌,直接去了另外一個項目工地。”
整治工程三步走
改變,從治水開始。西汪塘是改變周邊環境的關鍵。
今年4月,西汪塘黑臭水河整治項目正式啟動。工程大體分為三步走:清除塘底淤泥,拆除老化的生活污水管,接入新的污水管,保證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河;引水活流,新建了一體化閘站控制引排水,將西汪塘周邊的新開明渠和老澗河連通,讓水活起來;遷墳、除草、清垃圾,近2.5萬平米的景觀綠化,打造生態休閑公園。
據了解,淮安區有18條黑臭水體被列入江蘇省級整治名錄,占淮安市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的近四成。“在這18條河道里,西汪塘環境比較糟糕,項目任務重,時間緊,前期的施工協調難度也大。”淮安區黑臭水體整治辦公室綜合組工作人員徐峰說。每天下午5點半,項目經理段玉三準點來開會,梳理當天的施工進展以及遇到的問題,“要及時討論解決方案,力爭問題不過夜”。
50歲的李玉明是項目的施工隊長,截污管道、污水檢查井、開控河塘,為了保證項目任務進度,他每天都在現場各個施工點來回奔走,監工指導。“每天微信運動都是3萬多步嘞。”李玉明說。
連續7個月加班加點,在多方努力下,西汪塘的變化大家都看在眼里。原先,西汪塘附近沒有公廁;如今,一座江南古風設計的公共廁所正在修建中,年底就能投入使用了。與此同時,為了解決周邊村民圖省事就近丟垃圾的問題,當地在西汪塘周邊建了許多景觀式的垃圾桶,村莊不遠處還建了垃圾回收點。
“工程剛開始時,在施工噪音、遷墳等問題上遇到一些阻力;隨著環境一天天變好,施工越來越得到大家的支持了。”葉華明說。
蝶變城市大公園
最近,城南村村民祁國富把大門從北面“開”到了南邊,新開的大門還掛上了兩個大紅燈籠,正對著西汪塘。“原來環境太差,受不了味道,現在建成了公園,開門逛公園方便,心情也好了。”祁國富說。
濱水平臺、漫步廊橋、水滸文化雕像、古風涼亭、生態魚塘……西汪塘公園現今已經初見雛形。每到傍晚時分,葉華明發現,總有人在工地大門前來回走動。“都是周邊的居民,想過來看看公園建設的進展。”葉華明說,“按照計劃,11月底就能交付完工,到時候大家就能看到一個嶄新的公園。”
據了解,淮安區城南片區一直沒有市民的休閑文化公園,大家散步、跳舞都得逛到4公里開外的蕭湖公園。西汪塘公園建成后,正好彌補了城南片區沒有公園的遺憾,里面設有羽毛球場、籃球場、健身器材、塑膠游步道、演出活動平臺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西汪塘公園采取了海綿式的設計理念,其硬質鋪裝采用了特殊材料,透水性好,能夠有效防止下雨天積水問題。“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,一下雨臟水臭水全都漫出來了。”淮安首創生態環境有限公司技術部總監郝羽說。
“誰也想不到,就這個臟得不能要的墳堆地兒,有一天能成為一個城市大公園。”王留成說,“一些過去搬走的老住戶,聽說這里建了公園,都羨慕得要命。”